高血壓就像是身體的水管水壓太高了。
想像一下,用水管澆花水壓太大的話,水管可能會受不了而破裂。同樣的,當血管裡面的壓力太大時,血管也會慢慢受損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在醫院或健康管理中心測量血壓時,數值通常會比在家裡測量的高。這是因為很多人在醫療環境中會緊張,這種現象稱為「白袍效應」。因此,要獲得準確的血壓讀數,最好是在家中測量。
為什麼高血壓很重要?
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,台灣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有高血壓。如果不控制好高血壓,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,像是:
- 心臟病
- 中風
- 腎臟疾病
- 眼睛問題
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研究顯示,亞洲人在同樣血壓下比西方人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,所以台灣人更需要認真對待血壓控制。
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高血壓?
血壓是用兩個數字來表示的:
- 第一個數字(上面的)叫做「收縮壓」
- 第二個數字(下面的)叫做「舒張壓」
例如:130/80 mmHg,這裡的130是收縮壓,80是舒張壓。
根據最新的台灣高血壓學會和台灣心臟學會 2022 年指引,如果血壓超過130/80 mmHg,就被認為是高血壓。
這個標準跟以前的140/90 mmHg不一樣,現在的標準更嚴格了,因為科學家發現即使是輕微升高的血壓也可能對健康有害。
高血壓可以分為不同等級:
- 正常:<120/80 mmHg
- 血壓升高:120-129/<80 mmHg
- 第一級高血壓:130-139/80-89 mmHg
- 第二級高血壓:≥140/90 mmHg
如何正確測量血壓?
測量血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坐著休息至少 5 分鐘
- 不要說話
- 雙腳平放在地板上
- 手臂放在桌子上,與心臟同高
- 測量前 30 分鐘不要喝咖啡、運動或吸煙
- 排空膀胱和腸道
- 測量前要脫掉厚衣服,不要捲起袖子造成壓迫
家庭血壓測量的重要性
台灣高血壓學會推薦使用「722」的家庭血壓測量方法:
- 「7」:連續 7 天測量
- 「2」:每天測 2 次(早上起床後 1 小時內和睡前 1 小時內)
- 「2」:每次至少測 2 次,間隔 1 分鐘
家庭血壓測量不僅更準確,還能讓醫生了解血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況,從而做出更適合的治療計劃。
如何控制高血壓?
生活方式改變(S-ABCDE):
- Sodium(鈉)限制:減少鹽分攝入
- 每天鹽分攝入控制在 5-10 克之間(相當於鈉 2-4 克)
- 少吃加工食品,因為它們通常含有大量鹽分
- 增加鉀的攝入也有助於降低血壓(如香蕉、馬鈴薯、菠菜等)
- Alcohol(酒精)限制:
- 如果沒有喝酒習慣,不要開始喝
- 如果已經有喝酒習慣,男性每週不超過 100 克(約 7 杯),女性每週不超過 50 克(約 3-4 杯)
- 對於有「亞洲人酒精臉紅症」的人(約 40-50% 的台灣人),需要更嚴格限制
- 避免短時間大量飲酒
- Body weight(體重)控制:
- 保持健康體重(BMI 20-24)
- 減輕 5 公斤體重可以降低血壓約 5 mmHg
- 對老年人來說,稍微高一點的 BMI 可能是可以接受的
- Cigarette(香煙)戒除:
- 完全戒煙,包括電子煙
- 吸煙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
- 長期吸煙者平均會損失 10 年壽命
- Diet(飲食)調整:
- 採用 DASH 飲食法(多吃蔬果、全穀類和低脂乳製品,少吃紅肉和甜食)
- 喝綠茶或紅茶也有助於降低血壓(每天 1-2 mmHg)
- 適量喝咖啡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
- Exercise(運動):
- 每週 5-7天,每天至少 3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
- 太極拳、瑜伽等運動也有助於降低血壓(可降低 6-14 mmHg)
- 如果血壓超過 160 mmHg,應避免高強度運動
- 空氣品質不佳時(PM 2.5 > 54.4 μg/m³),應減少戶外運動強度
藥物治療:
如果生活方式改變不足以控制血壓,醫生可能會開一些藥物:
- 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(ACE 抑制劑)
- 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(ARB)
- 鈣通道阻斷劑
- 利尿劑
- β-阻斷劑
這些藥物通常需要長期服用,不能自己停藥,要遵照醫生的指示。
如果血壓比目標高出 20/10 mmHg以上,醫生可能會一開始就使用兩種藥物的組合。
高血壓藥物需要終身服用嗎?
許多人會問:「吃了高血壓藥,是不是就要一輩子吃下去?」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。
實際上,這取決於多種因素:
- 高血壓的嚴重程度:輕度高血壓(第一級)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和短期藥物治療,有可能在之後不需要繼續服藥。
- 高血壓的原因:如果是次發性高血壓(有特定原因的高血壓,例如腎動脈狹窄、腎上腺腫瘤等),治療原發疾病後可能就不需要繼續服用高血壓藥物。
- 生活方式的改變:如果能夠持續維持健康生活方式,例如減重成功、減鹽、規律運動等,有些人可以減少或停止藥物治療。
根據研究,有少數患者(約10-15%)在嚴格遵守生活方式改變的情況下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藥。這些人通常具有以下特點:
- 診斷為第一級高血壓(130-139/80-89 mmHg)
- 年齡較輕(低於40歲)
- 體重正常
- 鹽分攝入低
- 不飲酒
- 只使用一種高血壓藥物
- 沒有器官損傷
但對大多數人來說,高血壓藥物確實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。
這是因為高血壓通常是一種慢性疾病,就像糖尿病一樣,需要長期管理。突然停藥可能導致血壓反彈,甚至引起嚴重後果。
特殊情況
老年人高血壓
對於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,控制血壓也很重要。研究顯示,即使是 80 歲以上的老人,適當降低血壓也能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。SPRINT 和 STEP 兩項大型研究顯示,老年人將收縮壓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比控制在 140 mmHg 以下,有更好的結果。
懷孕期間的高血壓
懷孕期間的高血壓需要特別關注,因為它可能影響到母親和胎兒的健康。懷孕婦女的血壓目標是低於 140/90 mmHg。懷孕期間的高血壓可分為:
- 慢性高血壓(懷孕前已有)
- 妊娠高血壓(懷孕 20 週後出現)
- 子癇前症(妊娠高血壓加蛋白尿)
懷孕期間,某些高血壓藥物(如 ACE 抑制劑、ARB等)是禁用的,因為它們可能對胎兒有害。
伴有其他疾病的高血壓
- 糖尿病患者:血壓目標 < 130/80 mmHg
- 冠心病患者:血壓目標 < 130/80 mmHg
- 慢性腎病患者:血壓目標 < 130/80 mmHg
- 中風患者: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血壓目標不同
重要提醒
- 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所以定期測量血壓很重要
- 遵循醫生的建議,按時服藥
-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- 定期看醫生檢查
- 家庭血壓監測比診所測量更能反映真實血壓
- 血壓波動大也是一個風險因素,保持穩定的血壓很重要